首页 > 最新动态 > 《电力勘测设计》二〇二五年一月刊
最新动态
《电力勘测设计》二〇二五年一月刊
2025-01-277

 关注我们 

请点击上方蓝字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电力勘测设计》


《电力勘测设计》是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主管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78年。已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录。期刊专注于电力行业政策、电力勘测设计、工程管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等领域,设有电网设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新能源和核电等栏目,旨在推广科研成果和推动科技创新,每月月底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08/TK,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913。


封面故事

THE COVER

本期封面,来自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并承担工程总承包建设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汇东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光热+光伏试点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单机规模最大的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也是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基地的光热+试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1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7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近120万亩,对加快构建当地新能源增长极、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期包含“管理论坛、新能源、电网设计、工程勘测、火力发电”5个栏目,欢迎品读。


“管理论坛”栏目

01

浅析电力工程企业通过战略破局冲出发展“天花板”

丁鹏,庞可

摘要:以传统设计或者施工为主营业务的电力工程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变革、系统性迭代升级。在不断调整、勉力突破过程中,有的企业问题还在不断暴露、累积,企业的发展似乎被一面无形的“天花板”困住,难于实现向上突破。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如何通过抓战略管理、超前谋划布局,实现企业向上突破发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力设计企业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作用的发挥及工作机构履职要点研究

李秋颖

摘要:本文对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治理的本质和作用进行探究,剖析电力设计企业董事会构成特点,以及董事会工作机构和人员任职要求,对董事会办公室高质量完成重点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为电力设计企业的董事会办公室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角色发挥提供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新能源”栏目

02

渔光互补柔性支架多排多跨受力分析研究

郑淼,吴艳姣,张东明

摘要:柔性光伏支架因跨度大、桩数少、离地高度调节空间大等特点,逐渐在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中广泛应用。随着项目规模的提升,单一柔性阵列长宽均可达数百米。本文通过对不同排跨柔性支架进行建模,分析其受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连续跨计算跨数达到7跨后,各索索力误差与全阵列相比在5%以内,可用于近似替代计算,但反拱索及横向斜拉索索力随排数变化较大,排数不可近似替代计算。研究可为今后柔性支架多排多跨的近似替代设计提供参考,减轻计算工作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软基条件下风机吊装平台主吊站位地基处理研究

徐皇冈,欧杰,张云杰

摘要:软基条件下风机吊装平台主吊站位的地基处理方案直接影响风电项目施工安全、建设成本与项目工期,本文针对江汉平原地区大厚度淤泥软土地基地质特点,提出一种毛石换填+密铺钢排+路基钢板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案,通过理论计算与工程实践,验证了该组合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技术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并指出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未考虑风机吊装特点和平台回填工序影响,采用斯肯普顿—比伦法计算瞬时沉降更符合实际情况。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及实施经验,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指导意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网设计”栏目

03

基于北斗技术的贵州电网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设计及建设方案

冯钰玮,李芳芳,邹江,胡伟,胡耀蓉

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GNSS),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本文结合贵州电网自身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从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基准站选址、基站详细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给出了基于北斗技术的贵州电网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设计及建设方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某±800 kV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光缆覆冰事故分析

李志刚,吕宝华,王旭海,赵丹,马江波,周文武

摘要:极端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某±800 kV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光缆发生覆冰断线事故。本文从设计校验、现场调查、金相和微观检查等方面分析断线原因,认定本次事故主要由于光缆遭受雷击,单丝烧蚀受损未及时消缺,叠加冻雨覆冰,导致光缆力学特性超屈服强度断裂。根据断线原因,提出设计阶段需加大对微地形和微气象识别,差异化设计增强本质安全,运维单位根据线路附近遭受雷击情况多手段增加线路导地线巡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不同激励方式下输电塔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杨磊,吕宝华,王征,黄利平

摘要:风荷载是输电塔主要控制荷载,阻尼比的取值直接影响输电塔结构风荷载的设计值,输电铁塔阻尼比取值对输电线路的抗风设计有着重要意义。输电塔设计阶段的阻尼比取值按国标GB 50009—2012中钢结构标准取0.01,为准确研究输电塔的动力参数,对两基规格相同的110 kV单塔结构与塔-线体系输电塔进行现场测试。通过4种不同激励方式对输电塔施加激励,获取不同激励方式下输电塔加速度响应信号,采用修正平均周期图法对响应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采用半功率带宽法对响应信号进行动力参数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随机激振方法可以满足输电铁塔阻尼比辨识精度的要求;微幅振动条件下,是否挂线对输电塔顺横担方向阻尼比取值影响不大,顺导线方向塔-线体系相对于单塔结构阻尼比取值约减小20%。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地下变电站复合墙体受力分析与设计

陈轩,彭益成,刘伟亮,程方圆

摘要:地下变电站一般建于用地紧张、周边建筑密集的市区,埋深较深,防水要求高,外围护多采用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相结合的叠合墙或复合墙。叠合墙技术虽然在已建地下变电站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本身局限,无法满足《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对一级防水的要求。本文结合上海110 kV甘肃地下变电站,对复合墙、叠合墙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内衬墙、地下连续墙厚度组合进行受力分析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墙方案时,内衬墙弯矩更小,从而可以获得更经济的配筋,在满足结构安全和裂缝控制要求下,具备更优的经济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改扩建工程中基于地基条件的GIL竖向伸缩节应用方案探讨

林小兵,古银城,周战

摘要:本文以500 kV南桥站GIL管道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对未设置竖向调节功能伸缩节的GIL方案、设置竖向调节功能伸缩节的GIL方案进行技术、工期、经济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设置竖向伸缩节,可以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大大降低改造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具有很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工程勘测”栏目

04

岩石点荷载强度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相互关系分析研究

刘海兰,李君师,柯洪,杨东洋

摘要:点荷载强度试验是一种可以代替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进行岩石强度预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两者之间存在包括但不限于线性关系的相互关系。通过收集以往工程岩石点荷载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利用不同岩石类别修正后的点荷载强度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进行数值拟合,得到两者之间的经验关系表达式,为输变电工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预测提供更为可行可靠的依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力铁塔及软弱夹层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毛吉成,刘永,甘小迎,杨建华,邓杰文

摘要:以贵阳市某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铁塔施工前后对含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采用GTS NX软件建模分析,得到在含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中,软弱夹层对边坡的变形失稳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该边坡在铁塔施加后由于铁塔上部荷载较重,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坡体内部,导致边坡变形位移量有所增大,塑性变形区分布位置下移,边坡稳定性系数有所降低,但锚索受力情况整体变化不大。整体来说铁塔的施加对边坡影响较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西部特高压输电线路岩土勘察若干问题探讨

杨伟明,常春来,张奇

摘要:“双碳”背景下,特高压输电线路承载着西部大型风、光新能源发电基地电能传输消纳重要使命,岩土工程勘察是特高压线路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特高压线路工程勘察全过程所涉及的勘察思路梳理、勘察工作量布置,黄土地质灾害、盐渍土病害、滑坡、岩溶、不均匀地基不良地质作用等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温度作用下硬化路面路基中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张如如

摘要:针对公路路基土体中水分运移规律,建立考虑水汽相变的一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季节性温度变化与道面结构阻滞作用对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对比分析非等温Richard渗流方法与非等温多相流数值方法在分析温度—渗流耦合问题的适用性,重点分析土体初始温度、初始含水量等因素对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表层土体含水率随季节性温度变化而波动变化,主要影响深度在0.5 m深度范围内,沿深度方向温度梯度越高,土体渗透性越大,含水率波动幅度越大。初始温度对平均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大,对含水率波动幅度影响较小,初始含水率对土体干湿循环幅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脱湿”阶段。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火力发电”栏目

05

大规模CCUS在新型燃煤发电机组中的应用

冯琰磊,王亚飞

摘要:本文对燃煤电厂度电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提出新型燃煤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规模的建议,介绍醇胺吸收法在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利用(CCUS/CCS)中的应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针对实现燃煤电厂碳排放强度低于600 g CO2/kWh要求的CCUS/CCS技术路线,详细分析了对原有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蒸汽和冷却水等系统优化方案,估算降低碳排放强度600 g CO2/kWh条件下的CCUS/CCS运行费用及其对机组度电成本的影响。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大型火力发电厂消防分区供水系统的选择

梁琳达,汪正明,曹斌,储剑峰,虞琳琳

摘要:为研究大型火力发电厂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本文从实际工程角度出发,分析现行规范下,某1台1 350 MW燃煤机组和某2台1 000 MW燃煤机组的消防分区供水系统的设计,得出适应于实际工程的最优方案。若大型火力发电厂存在局部高压力、低流量的最不利压力点要求,可采用串联分区供水局部升压方式;若大型火力发电厂存在高压力、大流量的最不利压力点要求,可采用管网并联分区供水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人物风采



















赤诚献山河 丹心系重器

——“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王仁坤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西南。

中国前10 座高坝,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了5 座;中国已建9 座特高拱坝,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了4 座,引领中国水电技术两次伟大跨越。巍巍大坝拦水发电、兴利除患,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国家发展,离不开勘察设计者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使命担当,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王仁坤,无疑是其中卓越代表。

王仁坤,博士,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能源水电工程高混凝土坝分中心和地下工程分中心主任,被誉为“我国特高拱坝设计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王仁坤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国内外 20 多座大中型水电站、军民融合与汶川大地震及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排险等项目。其中,溪洛渡拱坝高 285.5 米,装机 1 386 万千瓦,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三峡、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泄洪功率为世界拱坝枢纽最大,综合技术难度居世界之首。锦屏一级拱坝高 305 米,是世界已建第一高坝,因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拱坝设计极具挑战,业界素有“三峡最大、锦屏最难”的说法。大岗山水电站设计地震水平加速度为世界高坝最大。 拱坝被认为是水电界最复杂的建筑物,这些巨型电站都已建成投产,并摘得全球工程领域最高荣誉,代表当今世界水电技术最高水平。

江河为证写春秋。通过40 年潜心研究,王仁坤主持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创建了特高拱坝设计方法体系、安全控制成套技术及配套设计标准,有关设计报告被潘家铮院士称为“高坝设计宝典”, 引领了筑坝技术攀登“水电珠峰”。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溪洛渡、锦屏、白鹤滩等一系列高拱坝“大国重器” 设计,并获得4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赤诚丹心守江河。王仁坤孜孜以求,为能源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初心不改,守望无比热爱的事业, 持续为水电名片“走出去”和“水风光储”重大工程建设,尤其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水电项目关键技术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江河奔腾不息,攀登历程不止,这就是一名杰出工程师的家国情怀!





















瑞蛇携福至,万象启新程。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电力勘测设计》衷心感谢过去一年与您相伴。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传播电力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优秀成果,搭建专业交流的平台。期待与您携手,共同书写电力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浏览一月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