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请点击上方蓝字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电力勘测设计》
《电力勘测设计》是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主管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78年。已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录。期刊专注于电力行业政策、电力勘测设计、工程管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等领域,设有电网设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新能源和核电等栏目,旨在推广科研成果和推动科技创新,每月月底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08/TK,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913。
封面故事
THE COVER
本期封面是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总承包的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位于广西防城港南部海域,是我国在建单体装机容量最大、国内首个零补贴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上网电量超50亿千瓦时,可满足近500万户家庭的基本用电,节省标煤消耗约150万吨,将为打造北部湾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对广西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月刊设有5个栏目、收录论文17篇
为增进会员单位对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团体标准的了解,扩大标准的影响力,推动标准高质量发展,期刊编辑部联合标准管理部共同策划“标准化”栏目,从标准的编制背景、内容、条文解读、创新点、与现行标准的比对、工程应用等角度进行诠释。
“标准化”栏目
01
电力工程砂石垫层法地基处理技术的标准编制及工程应用
刘志伟,王纪元,樊柱军
摘要:为推广砂石垫层法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促进砂石垫层法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确保地基处理的质量,做到安全可靠,合理控制工程投资,使砂石垫层法地基处理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更具可操作性,制定T/CEPPEA 5010—2021《电力工程砂石垫层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介绍标准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支撑标准的重要研究成果,及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并结合工程案例对电力工程砂石垫层法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说明。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主动配电网设计规范关键技术研究
夏泉,杨然静,宋宝同,王方敏,刘剑,王婷婷,孟宪利
摘要: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主动配电网蓬勃发展。通过对主动配电网的柔性组网技术、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配电网设施、二次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灵活性负荷与能源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编制T/CEPPEA 5012—2022《主动配电网设计规范》,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应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新能源”栏目
02
西北地区“光热+光伏”项目投资收益优化研究
李舒仪,戴洪军,陈琳
摘要:光热项目已不再享受财政补贴,但源网荷储项目开发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项目整体经济性成为制约立项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西北地区某大型风光基地“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为例,提出改进项目收益的三个优化方案,采用“有无对比”的方法,计算各方案增量净现值率,选择最优方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广东省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周晓彬
摘要:“双碳”背景下,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但建设用地却不断减少,促使渔光互补等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如何合理评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经济特性,为项目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广东省某150 MWp渔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容配比、组件倾角及阵列间距等边界条件制定最佳建设方案。以此为基础,利用通用LCOE模型测算项目平准化度电成本,分析发电量、单位造价、贷款利率、运维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LCOE的影响程度,考察该项目的可行性。经评估,该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具备一定开发价值。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湖区平原风电场风电机组平面布置探究
李典麒,颜宇光,蔡湘雯,黄海才
摘要:湖区平原风电场受土地利用性质的影响,风机的布置空间受到限制,水渠及水塘成为湖区风电场建设最大的潜在可利用场地。因此,水渠及水塘内风电机组布置的研究探讨,对湖区平原风电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风电场项目建设实例,对水渠内风机基础及箱变的平面布置进行探讨,通过已投运项目的验证,风机基础及箱变平面布置方案合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大型水电解制氢系统配置及主厂房布置方案探讨
涂宏,周军,李少华
摘要:在全球低碳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作为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介质和重要能源载体,将在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光发电水电解制氢将成为氢能生产的主要方式。探讨大型水电解制氢系统典型配置方案,对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从安全标准、运行检修等方面针对大型水电解制氢主厂房布置方案进行研究,提出推荐的布置方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锂离子电池光伏储能电站消防系统设计与探讨
陈甜甜,李伟英
摘要: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储能电站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之一。储能电站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易导致热失控,火灾危险系数较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针对储能电站发布的不同规范及标准,结合各类学术成果及设计案例。总结小型光伏配套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消防系统设计,从消防水量计算、安全性校验、系统布置要点、电池预制舱外消防给水、舱内自动灭火系统、二次冷却喷淋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器材布置等方面进行完整的方案介绍。对储能设施的间距布置、室外水量的核算、气体灭火及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支撑性解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数字化”栏目
03
基于数据中台的电力企业统一门户系统设计与实现
孔宇,储懿,李骏,杨磊
摘要:本文提出基于数据中台的电力企业统一门户系统建设方案。通过多源认证、单点登录、待办集成、接口治理、安全加固等技术,实现企业异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数据中台建设,实现异构系统的数据互通,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并增强系统安全性。本文详细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实施过程及实际应用效果,并对未来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某500 kV输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
兰立娟,孙湛冬,李俊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与电力资源的支撑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做好电力生产和变电管理工作。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可通过构建电力系统三维模型,通过“电网一张图、数据一个源、业务一条线”的工作模式,及时发现、甚至提前预判并解决电力设计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同时,愈发注重环境友好,有效克服了现有电力工程体系专业多、周期长、过程管控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本文以北京市核心区某500 kV变电站工程三维设计工作入手,分析三维设计技术在电力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及应用优势,以期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网设计”栏目
04
背靠背换流站核心区域设计方案分析
胡蓉,殷雪莉,张劲松,孔志达,殷勤
摘要:为解决跨区输电以及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可考虑采取直流背靠背技术实现电网异步互联和目标网架优化。本文结合2022年投产的云霄换流站和粤中换流站工程实际,对比分析柔性直流和常规直流两种直流背靠背技术的工程特点。论文总结了两个工程核心区域的电气接线、设备选型和布置方案,并从技术方案和工程造价两方面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异步联网场景下,常规直流背靠背技术仍然具有一定工程造价优势;但柔性直流背靠背技术在多直流馈入电网应用时可降低同时换相失败风险,具有无可替代的技术优势。本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背靠背直流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欧拉旋转变换的输电线路斜柱基础作用力系转换研究
汪金勇,邓建俊,王磊,曾二贤,胡新良,潘峰
摘要:斜柱基础与直柱基础相比,具有下压力或上拔力增幅不明显、水平力大幅下降的特点,因此在输电线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故斜柱基础作用力的正确转换是斜柱基础设计的关键。本文首先结合空间力系法和立体解析几何,推导正侧面坡度相等时的斜柱基础作用力转换方法;其次,根据正侧面坡度不同时,结合欧拉旋转变换原理和计算机图形学,建立一种斜柱式立柱基础作用力的转换精确方法,能准确得出斜柱基础的受力特性;最后,选取110 kV~1 000 kV典型铁塔基础作用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本文提出的斜柱基础作用力的转换方法,可作为斜柱基础计算和设计的一种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无线充电站的无人机全自动电力巡线研究
李和丰,王瑞,杨佳彬,虞春艳,胡锐,潘少良
摘要:目前,无人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电力巡线当中,但是仍然有诸多缺点,例如操作困难,续航能力差等。针对现有无人机巡线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站的无人机全自动电力巡线方法,采用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迅猛,其无接触的充电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无人机自动化运行的要求。此外,无线充电装置成本较低,维护方便,且十分的安全。基于防盗、便于维护等方面的考虑,无线充电站选址于变电站内。巡线线路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Fleury算法求解最优巡线路径,并且给出了湖州境内220 kV变电站之间线路最优巡线路径的方案演示。在人工成本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无线充电站的无人机全自动电力巡线在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多回路输电线路转角塔荷载计算探讨
邢明,任美玲,吴才亮,韩晶,蒋伟东
摘要:目前多回路输电线路转角塔不同层导地线风压荷载的计算高度均按各层实际高度取值,但对不同层导地线张力荷载计算时,却统一取下层导线平均高,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多回路塔头尺寸较大杆塔计算偏差较大。本文基于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提出了转角塔导地线风压和张力荷载按照各层导地线实际高度、风与导地线的实际角度进行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其参数取值,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按本文计算方法测算500 kV双回路小角度杆塔塔重增加约0.8%,大角度杆塔塔重减少约5.8%,杆塔横担位置的材料规格会普遍增大1~2个规格。本文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可为设计人员计算多回路输电线路转角塔荷载时提供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变电站建筑物天然采光方案的设计研究
李丹乐,李佳丽,俞昇森,朱勋,沈育辉
摘要:变电站是电网建设的关键节点,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节能减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安吉110 kV城北变电站建设方案为例,从采用导光管技术及控制窗墙比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后建筑物天然采光方案,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室内照度计算,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布置7套导光管系统及优化窗墙比为0.029,整体天然采光优化后全生命期内可减少碳排放19.05t CO2e。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电台区应用及智能运维探索
吕怀军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电力物联网系统构成和特点,进一步介绍了智能配电台区的技术、结构及功能等;通过泛在感知,可靠通信、高性能信息处理和高级用能服务,提出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电台架实施方案,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目前存量台区的应用改造案例,解决了新旧两种物联网系统平台不兼容的问题;并基于大数据应用提出智能配电台区智能性维护概念及算法等,对大数据在主动维护应用方面进行初步探索,能体现电力物联网在数字配电网末端智能配电台区的应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火力发电”栏目
05
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梯级利用技术方案研究
史良宵,布仁,冯国,纪洪福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余热暖民、节能减排、清洁供热、火电机组灵活性等产业政策,并结合供热发展需要,某2×350 MW间接空冷抽汽凝汽式供热机组进行供热能力增容改造。通过采用凝汽器乏汽外引再结合增汽机调压技术的余热梯级利用技术,利用新建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与增汽机凝汽器及原有热网加热器形成三级梯级加热系统。采用该供热改造技术对比改造前抽汽供热,电厂供热能力提升394万m2,对应机组改造前供热能力增量83.1万GJ/a;全年平均发电标煤耗从改造前的263 g/kWh降低到242 g/kWh,回收乏汽量141.4万t,折合热值325.2万GJ,年节约标煤4.9万t。该技术方案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在提升供热能力的同时,节约煤炭消耗、提升电厂效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超超临界机组变转速“汽电双驱”引风机技术研究
姚君,周华,顾欣,张涵,顾徐鹏
摘要:考虑到电动引风机能耗高、常规减温减压供热节流损失大,目前已有许多机组采用了汽动引风机排汽供热技术、定转速“汽电双驱”引风机排汽供热技术。通过设置背压式汽轮机,拖动引风机做功,其排汽对外供热,可有效降低机组厂用电率,并且减少供热减温减压损失,提升机组效率。常规的汽动引风机排汽供热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小汽轮机效率偏低(特别是低负荷)、排汽量与供热量匹配度较差等问题;现有的定转速“汽电双驱”引风机技术,已有效解决了上述两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研究了变转速“汽电双驱”引风机技术,旨在进一步优化引风机轴系配置方案,提高轴系效率。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力勘测设计》
??2025年度封面图片征集启事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024 年 11月30日 10:00
赞
评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十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