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电力勘测设计》九月刊正式出版
最新动态
《电力勘测设计》九月刊正式出版
2024-10-0922

 关注我们 

请点击上方蓝字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电力勘测设计》


《电力勘测设计》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主管、主办,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科技类期刊,面向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已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录。

期刊专注于电力行业政策、电力勘测设计、工程管理、科研成果、新技术及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科技信息,设有电网设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新能源、核电等栏目,以推广交流科研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为宗旨,每月月底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08/TK,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913


本期封面故事


本期封面故事来自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项目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设。此项目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配套项目,也是甘肃首批“光热+新能源”示范项目之一,项目总规划装机70万千瓦,包括10万千瓦光热储能发电项目,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和1座330千伏汇集站,通过1回330千伏线路单点接入电网。项目通过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风电场的联合运行,能有效解决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的问题,将有力提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综合效益,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本月刊收录论文16篇,其中,“政策研究、电网设计、技术经济、工程勘测、火力发电”等栏目均有涉及。


“政策研究”栏目

01

电力设计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蔡升华,王婷

摘要:当前,电力设计企业正身处行业新旧交替的洪流之中,存量和增量市场的新兴需求尚没有形成统一范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在解读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情况,系统分析电力设计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基础和痛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顶层设计、转型突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发展举措。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网设计”栏目

02

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柔性直流背靠背阀厅消能减震分析

刘素丽,陈寅,李志,朱东

摘要:本文以某柔性直流背靠背阀厅为研究对象,结合规范规定对阀厅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要求。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0.30g)作为地震输入条件,分别对采用钢支撑和粘滞阻尼器的阀厅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不同抗震方案下阀厅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阀厅采用粘滞阻尼器方案,在为结构提供良好的耗能效果和降低地震加速度响应峰值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陆上换流站联接变区域电气设计研究

苏成,孔志达,郝为瀚,郭金川,孙仕达,刘生,邹常跃

摘要:文章针对陆上换流站换流变区域电气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典型的对称单极接线、±500kV/2000MW的方案上,针对联接变区域,对不同变压器容量、型式、接线进行对比分析,对联接变配置、联接变及中性点区域接线、启动回路接线等进行比较。随着深远海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政府退出电价补贴,在典型的对称单极接线、±500kV/2000MW的方案上,文章推荐的陆上换流站联接变区域设备选型及接线型式具有经济性优、可靠性高的优点。联接变采用三相变压器,阀侧中性点经电阻器或电阻器和电抗器接地,启动回路设置在联接变阀侧,联接变阀侧分支回路设置断路器,联接变网侧采用3/2断路器接线且联接变分别入串。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技术经济”栏目

03

基于双边演化博弈的海上风电补贴机制研究

吴梦成,从雨亭,徐继尧,王儒雅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海上风电企业和政府的双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其补贴机制及最终决策。运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参数情形下的稳定性策略。结论表明:企业和政府的最终决策为抢装研发和不进行补贴;政府是否进行补贴不会决定企业的最终决策,但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意愿;持续的补贴未能吸引企业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收益递减;期权价值、海上风电的利用率、资金审查概率皆对演化进程有影响。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PHC管桩基础造价研究

王子瑾,罗永磊,傅华风,杨光耀,张永飞

摘要: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的应用存在局限性,近年来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在不断摸索和优化PHC管桩的差异化应用,虽然在应用技术方面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但关于其综合造价的对比分析尚缺乏深入研究。为研究PHC管桩在实际工程应用的经济性,文章以典型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与灌注桩基础方案的横向对比,结合输电线路取费、综合造价方面对PHC管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PHC管桩的本体造价高于灌注桩基础23%~33%,但其他费用均低于灌注桩基础。当基础作用力小、地质条件较好时,PHC管桩的综合造价具有经济优势。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天然气发电总承包项目成本测算方法优化

王栋杰,江越琪

摘要:为提高天然气发电总承包项目投标报价的准确性和竞争力,降低项目执行风险,文章从费用划分和费用标准两方面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成本测算方法及其不足,对比测算与执行的情况,分析成本测算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提出天然气发电总承包项目成本测算方法优化思路。优化后的成本测算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工程勘测”栏目

04

典型地形条件下的滨海工程波浪及波生流计算研究

王良才,黄勇,冯颖,马程晨,瞿天元

摘要:波浪是滨海工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水动力要素之一,直接影响滨海电厂防洪设计及码头等涉水工程的设计、运行。为研究波浪在典型近岸地形下的传播变化特点及波生流特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近岸时域波浪模型,即基于非静压浅水方程的近岸波浪模拟(simulating waves till shore,SWASH)模型,对波浪在几种复杂近岸地形下的传播变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波浪在不同地形下的变化特点,可为分析研究滨海工程在类似地形条件下的波浪变化规律提供参考;同时探讨不同地形条件下波生流的基本特性,发现不同地形条件下产生不同形态的波生环流,可为进一步研究滨海工程区域的近岸地貌变迁、泥沙输运等提供依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火电厂锅炉基础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方志庆,王亚非,李嘉祺,孙嘉麟

摘要:火力发电厂锅炉基础的设计和建设对整个发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某大型火电厂锅炉基础地基处理方案作为工程实例,基于对其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研究旋挖灌注桩和天然地基两种方案的适用性和优劣。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沉降、经济性和施工工期等。结果表明,旋挖灌注桩方案的沉降量更小,施工成本更低,而两种方案总的施工工期相近,故最终推荐采用旋挖灌注桩方案。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选址影响因素研究

周小松,孙高博,王颖蛟,刘卫,黄康康

摘要:地下储气库站址的选择是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参考天然气储气库、风电、光伏、水电、盐穴储气库选址经验;对影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人工硐室储气库选址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给出相应建议;根据各因素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构建选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表明,大多数影响因素尚不能给出准确数据上的建议;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项目所考虑的因素应该有所侧重;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流态固化土回填电力管廊抗震性能研究

刘浩,石晗,戚文,姚丽娟

摘要:电力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对减少次生灾害、降低经济损失极为重要。流态固化土作为一种将固化剂与弃土和水拌合后形成的填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流动性,具备自密实效果,可以较好地控制电力管廊基坑回填质量。以南京江北新区某地下电力管廊项目为工程依托,通过室内试验探究流态固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随配合比的变化规律,利用PLAXIS软件建立电力管廊计算模型,对比分析电力管廊在不同回填材料下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回填材料相比,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可以解决电力管廊基坑肥槽回填不易密实的问题,提升电力管廊的抗震性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火力发电”栏目

05

1000MW六缸六排汽二次再热汽轮机系统设计特点

刘向明,赵巍巍,邢继航

摘要:从总体设计方案、性能、系统、布置等方面,对1000MW单轴二次再热汽轮机采用六缸六排汽和五缸四排汽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并对1000MW单轴六缸六排汽二次再热汽轮机在系统设计的特点进行介绍。单轴六缸六排汽超低背压二次再热汽轮机百万机组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可显著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率,实现降低排放、改善环境的目的。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静力推覆分析的主厂房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

李庆文,胡扬,张雯

摘要:SPO2IDA方法利用静力推覆的骨干线近似估计增量动力分析曲线,是一种以静力推覆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SPO2IDA方法从静力推覆曲线中提取信息,并产生必要的极限状态响应的统计估计。在SPO2ID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静力推覆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火电厂主厂房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出该结构对应4个极限状态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基于静力推覆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能够提供合理可靠的主厂房地震易损性数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管道效率取值研究

蒋健

摘要: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已成为火电行业的前沿技术代表,管道效率是影响这一技术热经济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管道效率的合理取值,本文以国内某1000MW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THA工况下的边界条件为例,采用反平衡管道效率计算方案。结果表明,管道效率取值可以从常规的99%提高至99.5%,可进一步提高机组的整体效率和性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燃煤发电二次再热空冷机组排汽湿度研究

彭启珍,李斌,张清宇

摘要:二次再热技术是一种可以提高燃煤发电机组效率的有效手段,而1000MW级二次再热空冷机组由于受末级排汽湿度低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无应用业绩。本文通过对比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空冷机组的做功热力过程线,分析了二次再热空冷机组排汽湿度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对二次再热空冷机组的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空冷机组蒸汽初参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大型储罐中美设计标准对比分析研究

万勇杰,李伟,郜瑞莹,何汉华,姬晓慧

摘要:文章梳理大型储罐设计时所执行的中国国家标准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和美国石油协会标准API 650—2020《焊接石油储罐》,从设计总则、储罐主体设计、储罐结构计算等方面对比分析。分析表明,API 650—2020在顶板的厚度和荷载选择方面更保守,在壁厚、罐底板的计算以及环形边缘板厚度取值方面引入应力分析计算;对于风荷载取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本风速的时距和重现期;地震荷载中的地震重现期高于中国标准,取值设计相对保守,为锚固设计提供了可选类型。对于大型储罐中美设计标准的准确理解与应用,有助于提升海外电力工程储罐的设计质量和履约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重油黏度对燃油电厂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分析

余静

摘要:针对伊拉克重油发电项目投标过程中遇到的重油黏度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在该项目中,招标方提供的重油特性超出标准要求,重油高黏度值与锅炉厂对燃料黏度的要求形成了项目主要矛盾。通过对重油黏度特性以及影响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探讨控制重油黏度以满足工程需要的方法,包括加热、使用降黏剂、采用超声波处理及掺稀油等,同时建议在控制重油黏度时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成本。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浏览九月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