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电力勘测设计》七月刊公开出版
最新动态
《电力勘测设计》七月刊公开出版
2025-08-082

 关注我们 

请点击上方蓝字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电力勘测设计》


《电力勘测设计》是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主管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78年。已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录。期刊专注于电力行业政策、电力勘测设计、工程管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等领域,设有电网设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新能源和核电等栏目,旨在推广科研成果和推动科技创新,每月月底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08/TK,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913。


封面故事

THE COVER

本期封面选自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的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第三台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巴塘水电站位于金沙江干流上,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电源。工程建设中,西北院充分发挥设计龙头作用,主动开展设计优化,在高边坡支护、生态修复、保护鱼类栖息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与参建各方通力配合,确保了大江截流等重大节点顺利实现,为巴塘水电站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巴塘水电站全面投产后,将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为区域能源保供注入强劲动能,为金沙江上游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应用和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七月刊收录论文15篇,覆盖“系统规划、新能源、电网设计、工程勘测”等栏目,推介文章如下。


“系统规划”栏目

01

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联合优化低碳经济调度运行研究

徐兵,赵号,亢晓峰,李睿,程宇,李学斌,曹艳楠

摘要:考虑综合能源系统调度运行策略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开展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联合优化低碳经济调度运行研究。首先,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以系统经济成本最小和污染气体排放量最少为目标,建立多目标多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联合低碳经济调度运行模型;其次,提出基于多元负荷特性的运行调度周期时段优化方法,联合利用粒计算和多目标细菌群体趋药性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采用某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说明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面向“无废城市”的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模型

刘晓鸥,刘剑,李学斌,赵号,刘建伟

摘要: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快速提高,城市多能源网调节能力不断减弱,制约了大规模耗能与供能型垃圾废物设施的处理能力与运行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面向“无废城市”的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方法。首先,建立多时间尺度的废物处理设施模型以及多源能量调节系统模型。然后,提出“无废城市”多能源系统(zero-waste city multi-energy system,ZWC-MES)拓扑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ZWC-MES多目标协调优化模型,并利用深度强化学习中的Q学习的拓展方法进行求解。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协同调度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多种类负荷,满足ZWC-MES经济性、废物减量和环境质量提升的综合需求,描述ZWC-MES在废物处理与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的复杂过程。最后,通过以东北某城市实际多能源运行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无废城市”多能源系统可有效提高能源主干网调节能力与废物处理效率,降低城市污染,实现大规模城市废物的快速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一种含冷、热、电、气的IES改进多能流计算方法

刘霞,汤翔

摘要:为解决传统能源系统中各类能源耦合不紧、不同能源相对独立、能源使用率总体不高的情况,结合互联网和能源融合发展成为能源互联网,让能源“智慧化”成为一种全新的能源管理模式,因此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框架下的多能流计算成为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含冷、热、电、气的IES改进多能流计算方法,首先分别建立IES中电力、热力、天然气网络的数学模型;其次在天然气系统稳态能流模型基础上,采用分段线性的方式简化天然气管道的流量方程并以此获得较优的天然气初值;最后利用改进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计算多能流耦合矩阵,给出能够反映能源内部耦合关系的雅可比矩阵。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有效性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江苏典型220kV分区电网供电能力提升方案研究

孙顺祥,李金科,杨赟,甄宏宁,韩志锟

摘要:随着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用电需求逐年攀升,给省内部分220kV分区电网的安全供电带来较大压力。针对某些220kV分区电网存在的供电裕度小、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移相器、背靠背直流等技术嵌入220kV分区电网内部,作为分区内潮流互济、按需控制上级500kV变电站主变负载率的手段。该规划思路以充分利用电网内存量资源为基础,通过潮流控制提升分区电网的供电能力,可为其他省市大型220kV分区电网的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DAAGA-BP神经网络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分析

邱金鹏

摘要: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是电网的一个传统问题。有效的电力负荷峰值预测,可以对发电机组进行经济合理的起停、保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保证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前提下,又能降低发电的成本,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文章重点对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动态蚂蚁遗传神经网络算法(DAAGA-BP)预测模型,并对多种预测算法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通过仿真计算,对比拟合数据与实际负荷值,预测值曲线与实际值曲线较为接近。证明该模型应用于电网负荷预测分析具有适应性,通常是可行且有效的。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考虑新能源弃电及电网暂态稳定性的抽蓄规模分析

方绍凤,唐宇,周野,李娟,王昱

摘要:为缓解新能源集中区域电网的重要输送断面的调峰压力,同时满足电网的暂态稳定性,文章提出兼顾新能源弃电率与暂态稳定性的区域电网承载抽蓄规模计算方法。第一阶段考虑区域电网的新能源弃电率,以新能源弃电率满足需求为优化目标,确定抽蓄的总规模。第二阶段考虑区域电网的暂态稳定性,以满足区域电网暂态稳定性为约束条件,进一步求得接入区域电网的抽蓄规模。以某实际电网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所提两阶段计算方法求取抽蓄规模既可满足新能源弃电率,又能保证区域电网的暂态稳定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新能源”栏目

0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

刘欲晓

摘要:光伏功率预测在可再生能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预测准确性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与卷积神经-门控循环网络(CNN-GRU)相结合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对VMD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以有效分解光伏功率序列;其次通过CNN提取不同尺度的局部特征并结合GRU捕获分解后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关系从而构建深度学习预测模型;最后将多个预测结果组合在一起完成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预测精度优于传统预测方法,为光伏功率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风荷载作用下平单轴跟踪支架结构损伤分析研究

江赛雄,熊涛,傅强,张兴军

摘要:基于某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光伏电站项目,对该项目的平单轴跟踪支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损伤进行研究,对相关结构设计参数取值进行分析,并考虑海拔高度对风荷载取值的影响,对基本风压进行修正,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平单轴跟踪支架结构进行复核验算,分析结果表明,按原设计参数对结构进行复核计算,结构主梁的截面设计强度、稳定应力比不足,构件挠度局部超过允许值;如基本风速考虑空气密度及山地地形系数修正后,钢支柱、主梁及檩条等结构构件承载力及变形均不满足要求,最后针对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对其采取分区域处理措施。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基于绿氢与碳捕集合成绿色天然气技术探讨

田江南,张久波,刘畅,王奥,严成建,尤清华,李双江

摘要: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加速布局,氢能源的消纳途径成为影响氢能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临氢金属管道有氢腐蚀和氢脆的可能性,因此氢能的直接应用有较大风险。天然气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清洁能源,绿氢耦合二氧化碳合成绿色天然气既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能开辟绿氢的消纳途径,是一种有前景的绿氢衍生物。文章阐述了电解水制氢、碳捕集、甲烷化工艺的关键技术与存在的痛点,并对绿色甲烷的成本及市场情况做了分析,为本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可选的技术思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Q690高强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贺育明

摘要:为研究Q690高强钢应用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促进工程结构轻质高强化发展,对具有超限径厚比的圆套圆高强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空心率(χ=0.54~0.82)、轴压比(n=0.1~0.3)及填充材料类别(混凝土、ECC)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轴压比和空心率会显著降低钢管混凝土柱脚的滞回性能、承载力和延性,其中ECC材料试件较普通混凝土试件表现更差。总体上,合理控制轴压比、空心率及径厚比时Q690高强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滞回性能,可为其在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导管架平台及高桩码头等工程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电网设计”栏目

03

框-剪结构地下变电站的结构性能模拟及参数影响分析

陆启亮,王家超,谭志成,张涌泉,王志彬,孙建

摘要:为探究不同工况和关键参数对框-剪结构地下变电站受力及变形位移等的影响,依托实际地下变电站项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变电站的底板设计由施工工况下抗浮决定,外墙设计由运行工况下地下水位决定,内部构件设计由运行工况下设备荷载及地下水位共同决定,地震工况对构件设计不起控制性作用;有无地震作用和抗震设防烈度对地下变电站的外墙侧移、梁轴力具有显著影响,对筏基位移及弯矩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外墙弯矩、梁剪力及弯矩、框架柱内力影响则并不明显;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除筏基向下位移逐渐减小外,筏基、外墙、梁等主要构件的内力及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外墙厚度的增大,外墙侧移变形逐渐减小、弯矩逐渐增大,筏基向下位移逐渐增大;随着筏基厚度的增大,筏基向下位移逐渐减小、弯矩逐渐增大,外墙侧移变形略有减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提升方案研究

邢明,刘强,方燕华,蒋伟东

摘要: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高压输电线路与建筑物安全距离不足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规解决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采用综合评估与优化整合的方法,提出基于横担局部改造与人字形绝缘子串组合的水平距离优化方案,以及悬垂耐张组合绝缘子串的垂直距离优化方案。以110kV同塔双回线路和220kV单回线路为案例,优化后水平安全距离提升2.3m,垂直安全距离提升2.5m,较常规方案节省投资33%~50%,缩短施工周期50%~60%。本方案通过技术集成与结构创新,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为城市高压输电线路安全隐患的治理提供可推广的工程范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工程勘测”栏目

04

无人机机载LiDAR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廖永福

摘要:无人机机载LiDAR技术作为测绘航空摄影后又一新型对地观测技术,由于其点云具有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很快应用于地形测绘、城市建模和电力勘测等领域。为解决特高压输电线路在陡峭山区和植被覆盖茂密地区遇到的定线选线、路径平断面测量、塔基地形图和塔基断面图测量等工程勘测难题。结合哈密—重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包2段),从线路优化选线、路径平断面图绘制、塔基地形图以及塔基断面图绘制等方面,深入介绍无人机机载雷达技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并通过外业实测数据验证精度。实践表明:无人机机载雷达技术较好解决特高压输电线路中遇到的勘测难题,并满足勘测设计要求,极大提升勘测质量和外业作业的效率。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赤泥压实和抗剪特性试验研究

曹星,曹冰心

摘要:赤泥作为一种炼制铝矿排放的废渣,具有天然含水量大、高压缩性及力学性质差的特点,不经处理不可直接作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使用,为研究重塑赤泥试样在不同单击功、不同分层虚铺厚度以及碾压遍数下的压实特性以及其抗剪强度指标受饱和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击实试验、现场碾压试验及快剪试验模拟赤泥碾压及剪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单击功状态下,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干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一含水率赤泥随着单击功的增加,能获得更大的干密度和饱和度,干密度—饱和度曲线呈现向右上方移动的趋势;同一压实能量作用下,赤泥的干密度表现为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先增后减的趋势,相较于80cm厚赤泥,50cm厚赤泥经碾压后能获得更大的干密度;抗剪强度指标随着饱和度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地震折射波与瞬态面波技术在强胶结层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曾贤德,李明,张晓龙,杨全红,杨润

摘要:根据地震折射波与瞬态面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强胶结层的地质特征,通过数值模拟与工程案例分析2种方法在强胶结层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地质解析能力。研究表明,瞬态面波技术在强胶结层勘察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而地震折射波技术的适用性则受到地层构造和波场特性的限制,仅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良好效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文章全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浏览七月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