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电力设计信息》2025年第6期正式发布
最新动态
《电力设计信息》2025年第6期正式发布
2025-04-032

关注我们

请点击上方蓝字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电力设计信息》2025年第6期包含文件选登、专家视野、项目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快讯等栏目,全方位呈现政策前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的最新动态,展现电力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专业视角。

封面故事





目  录





01

文件选登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绿证国际应用稳步推进;到2030年,实现绿证市场高效运行,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政策重点包括:稳定绿证供给,完善核发和跨省流通机制;推动绿证强制消费,提升重点行业、数据中心及居民绿色电力使用比例;健全交易机制,优化绿证价格形成和市场体系;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建立核算、认证和标识体系,并与碳排放管理等机制衔接;推动绿证国际化,加强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

2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深入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加快农村分布式光伏开发,助力乡村振兴。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总结试点经验,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开发模式,统筹规划光伏项目布局,并加强电网配套建设。强调市场化运作,保护农民权益,严禁垄断和强制配套。鼓励设立能源服务站,保障项目运行维护,加强安全宣传和监管。

3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将在19个省(区、市)开展电网公平开放专项监管工作。旨在加强能源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监管,提升电网企业接入和服务水平,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监管内容涵盖接网工程投资及回购、电源及储能项目接入、电网互联流程执行、信息公开等方面。

4

《2025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印发

部署4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推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重点工作包括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安全治理和风险管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储能电站安全监管及关键时段保电措施等。

5

水利部印发《2025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

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强化安全监管,完善生态流量管理,巩固整改成果,推进智慧化应用与集控中心建设,实现实时监管与信息共享。


02

专家视野

1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深入谋划“十五五”能源发展 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国内能源体系面临重塑,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挑战与机遇并存。“十五五”期间,将统筹优化能源布局,推动生产与消费协同转型,夯实能源安全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市场机制,全面提升能源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2

理性客观看待“负电价”现象

——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

“负电价”现象反映了电力市场供需失衡,特别是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匹配。它在全球多个电力市场中存在,尤其在风光发电高峰期和节假日负荷低谷时更为显著。我国电力市场的短时负电价是市场机制的正常体现,有助于引导储能投资、需求响应和跨区交易优化。然而,长期频繁出现负电价则反映出系统结构性矛盾,需通过优化新能源布局、提升系统适配能力和加强储能协同发展等措施,应对新能源高渗透带来的挑战,促进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证机制的过去与未来:消费驱动与国际化求同存异

中国绿证机制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和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正处于逐步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尽管面临国际接轨的挑战,但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未来将对绿色经济、“双碳”目标实现以及能源市场发展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03

智链前沿

1

成都院“智成一号”巡检机器人在世界第一高坝完成测试



中国电建成都院研发的“智成一号”智能巡检机器人,结合多光谱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成功突破长距离胶带传送机巡检难题,在世界第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完成测试。该机器人具备强大算力和高机动性,可精准检测故障并预警,提升安全监测能力。未来,成都院将继续推进工程机器人在大坝、隧洞、水下施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智能建造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04

项目聚焦

1

西南地区清洁能源新标杆!

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3号机组投产


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3号机组于3月25日顺利投产,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重要清洁能源示范工程。该项目采用70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实现高效节能、低排放。总装机容量达2418兆瓦、年发电能力100亿千瓦时,可大幅降低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通过构建智慧化管控平台,实现全厂数字化管理,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05

企业快讯

1

东北院中标黑龙江宝清350兆瓦/175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级示范项目EPC+F总承包

该项目为国内首个采用人工硐室储气库技术的350兆瓦级大规模储能电站,标志着长时储能技术应用迈出关键一步。项目创新融合压缩空气储能与飞轮储能,兼具长时调峰与瞬时调频能力,并采用熔盐与热水双介质储热技术,实现零化石燃料消耗。投运后,每年可减少弃风弃光电量8.4亿千瓦时,为东北地区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2

中国电建华中院中标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项目

华中院成功中标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可研设计一体化项目,承担巴州博湖升压汇集站220千伏送出工程。该工程包括66公里输电线路及间隔扩建,作为国能巴州抽水蓄能项目配套光伏电站的关键输电工程,将助力新能源消纳与“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3

中国能建浙江院牵头设计的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段线路开工

该工程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也是浙江第四条“西电东送”通道,承担着保障浙江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工程全长约2370千米,输电容量达800万千瓦,浙江段新建线路219.16千米、铁塔456基。柔性直流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建成后每年将向浙江输送约360亿千瓦时电能,其中新能源电力超212亿千瓦时。

4

我国最大隧洞引水式电站水工隧洞全线贯通

3月16日,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引水隧洞全线贯通,为2025年机组投产奠定基础。该电站由中国电建成都院规划设计,总装机1116兆瓦,采用引水式开发,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51.8亿千瓦时。工程隧洞全长14.4公里,开挖直径达16.7米,刷新国内纪录。

5

江阴燃机9F项目补单机组投运

3月22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总承包的江阴燃机9F级补单项目顺利投运,标志着西北院首个重型燃机EPC项目成功落地。该项目位于江苏江阴,建设1台498兆瓦9F级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具备高效调峰能力。

6

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首次并网一次成功

3月21日,西南院总承包的红河电厂扩建工程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该项目位于云南红河州,建设1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并配套环保设施。采用西南院参与研制的全国最大单机容量循环流化床机组,创新锅炉设计突破高海拔低热值褐煤高效燃烧难题,并运用先进汽轮机和发电机技术提升经济性和安全性。项目投运后将助力云南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新质煤电发展。

7

中国电建西北院勘察设计的西藏已建最大光储项目并网发电

3月29日,由中国电建西北院全阶段勘察设计的西藏最大光储发电项目——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并网发电。项目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南市曲松县,装机容量25万千瓦,配套5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电站年均发电3.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1.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6万吨。

8

中国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全容量并网

近日,由辽宁院设计的中国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赤峰克旗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项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采用20台10兆瓦级风机,总装机200兆瓦,刷新国内陆上风电商业化机组功率纪录。项目年均发电5.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6.8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39万吨,可满足约3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9

中国能建浙江院参与联合总承包的浙能镇海天然气发电燃机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3月18日,中国能建浙江院参与联合总承包的浙能镇海天然气发电燃机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项目改造2台430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是浙江省今年首个投产的“千项万亿”火电机组。

10

山东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近日,山东院牵头的《天地一体化的云团结构精准监测与临近预报及光伏发电效能提升应用》项目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成为山东院自主牵头获批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项目联合中科院等10家单位,聚焦新能源系统建设需求,依托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和地面气象观测手段,构建“空天信息+光伏”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和服务系统,提升光伏发电预测精度和储能调度效率。

11

河北院3项新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其中,“一种基于脉冲正弦波的电缆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提高了小缺陷信号的检测灵敏度,推动智能电缆线路建设;“一种电缆内部的局部放电分布式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提供了新的电缆安全监测方案;“一种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评价分析方法”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助力判断“双碳”目标的实现情况。


06

科技创新

1

大国工程背后的成都院科技力量


历经75年砥砺前行,成都院从传统手绘测绘到数字孪生与智能建造,实现了工程技术的跨越式转型。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系统和数字化平台,成都院在高原极端环境中完成精准测绘,在世界最高坝体和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中取得关键突破。同时,依托开放融合的产学研用生态体系,成都院不断整合国家战略科技资源,推动从工程勘察设计到智能建造、项目管控的全链条升级,为国家“双碳”目标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07

企业文化

1

上海院企业文化杂志《纵横》创刊号正式发布

——以文化之脉,启发展新篇


《纵横》杂志由上海电力设计院倾力打造,历时半年精心筹备,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战略展现平台正式发布。刊物以“传承与突破”为主线,立足于企业从传统电网设计向风光新能源、综合能源及智慧城市转型的历程,全面呈现了上海院深耕行业的历史底蕴与不断拓展的新版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